当前位置:成都新闻网 -> 国内

社区“融合”文化赋能创就业 让“无碍”更有爱

发布时间:2024-04-26   来源:网络   阅读:1660

一、案例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十四五”时期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作出部署。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8500万,做好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工作,帮助他们从单纯依靠国家、社会救济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其劳动权利的实现,更是必须做好的答卷。

二、服务对象需求评估

雅澜社区辖成都雅居乐花园、碧桂园.海昌天澜两大项目区域,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988人,1-4级残疾人22人。

社区需求:

雅澜社区属于中档商品房小区,居民大多数为外来购房者入驻,部分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群体,人际关系相对较淡漠,社区黏性不足,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实际,发掘特色,把“文化+”融入社区各项工作,增强“融合”文化,激发社区活力。

经过走访调研,将社区残疾人的需求归纳为三类需求:

因重病致残致困,在康复照顾、家庭经济救助方面的需求;

因个人发展、家庭照顾、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创就业需求;

残疾儿童除康复训练外,参与社区,融入社会需求和服务对象照顾者支持需求。

三、服务理念及模式

借社区治理中的“融合之道”,搭建社工室服务平台,形成“五社三融”工作机制。联动残联、教育及健康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亲属等组建的“与你同行”巡防队,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供精准个案服务。深挖社区融和文化,借文化赋能社区治理,助力残疾人创就业实现。

“五社三融”策略,既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搭建社工室服务平台,五社联动机制,以“参与融入”、“文化融入”、“创就业融入”三种社区融入服务为切入点,助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入和自我实现,同时塑造“雅集一堂·澜润一方”社区融合文化品牌。

四、服务过程及内容

社工前期通过对残疾人群的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已有资源和文化,搭建“雅集一堂 澜润一方”融合文化社工室服务平台,中期着力发挥队伍培育、阵地营造、志愿服务管理、文化宣传等功能,重点为困难人群搭建支持网络,后期聚焦资源整合与机制梳理,为服务对象的持续性服务提供支撑。

微观个人和家庭层面,组建1支由社区残联、服务对象或亲属、教育和健康领域服务专员构成”爱心相伴 与你同行”助残助困队伍,定期对服务对象提供上门爱心巡防、政策咨询、心理疏导、康复服务,为服务对象和家人提供精准的个案工作服务。

中观环境层面,结合社区融合文化活动营造3处“无碍”空间阵地,营造“全民友好”,残健共融文化氛围。1是社工室+创客服务中心阵地处,发挥社区文化宣传、队伍培育、志愿服务管理、社会工作专业提升等社工室平台功能外,还通过开设方便出行,操作简单的短视频编辑与手工编织类技能培训活动,搭建服务对象与其他居民交流平台,通过空间共享赋能创就业。2是社区户外场景“一畦菜地”项目处,增设“社工室爱心菜地”,鼓励服务对象通过认领菜地,参与种植方式走出家门,定期开展各类种植采摘比赛、田园生活短视频分享、暖心蔬菜邻里送活,重现和谐邻里生活网。3是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人群,在商铺和人流量集中处,定期开展“五社联动”公益集市;链接辖区内外多元化社会慈善资源参与便民服务和精准帮扶;与爱心企业策划“全民友好”主题文化活动,定向邀请服务对象参与活动,才艺展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社区团购、创业分享等多种方式为服务对象创就业赋能。

五、服务成

为残困家庭代办低保边缘救助服务,建立一对一“爱心巡防”帮扶支持网络;为待就业和创业初期的服务对象或家庭通过开设创意手工坊技能培训课程、积分兑换、店铺引流优惠券发放、社区团购、创业分享、公益集市等活动为其提供创就业支持;为青少年儿童服务对象及家庭通过开设“社工室爱心菜地”认领种植、小达人才艺展示、邻里互助类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区,恢复社会功能;定期开展“五社联动”公益集市,联动多元化社会资源赋能“社区治理”,让更多民生需求得到回应,营造“全民友好”社区,“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

项目启动以来,已顺利开展4次“五社联动”公益集市,志愿者服务累积达到200人次;主题类社区融合文化活动14次,联动学校、村社、商企共计20余个;初步建立1支10余人的“与你同行”助残助困爱心巡防队,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达到60余次以上,为5个家庭提供个案工作服务,为其中2个服务对象及家庭提供创就业支持,整个项目累积服务居民已达到1500人次。在微观个人和家庭层面为服务对象提供康复照顾、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等精准帮扶类个案工作,在中观社区环境层面,通过残健共融文化活动、积分兑换、创业分享为服务对象提供创就业支持和社会融入,同时助力“社区商会”发展,也为探索“社区基金”参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提供新路径。

2名创就业服务对象从最开始的悲观、抱怨、抵触等负面状态逐步转换为积极主动联系社工,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改变,表达自己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共同参与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积极与家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分享自己创业经验成果和资源。其中1名宝妈服务对象在“与你同行”队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链接到公益岗位,再结合自己所学平面设计技能兼职收入基本满足家庭生活开支,宝妈的家人也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说要为社区服务尽一份力量,为孩子做好榜样。

六、专业反思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的残疾人服务对象中,何如找准服务对象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是第一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关键点是如何调动服务对象的“自动自发”,个案工作在满足个性需求这一点无疑是最合适的工作方式,那如何找准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最大化盘活和调动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赋能是共性需求的关键点。

本项目尝试将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优点进行融合,从微观层面个人及家庭经济帮扶、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社会融入需求出发,也从中观社区环境层面的社区文化入手,将社区融合难、商业活力不足的问题,自上而下的决定和自下而上的影响因素,先从上层“挖掘塑造社区融合文化品牌”为切入点,再到“家庭支持网络搭建”,最后到“助力个人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